2025年7月20日至23日,由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会、教育部电子线路和电子技术虚拟教研室西北地区教研室、教育部数字逻辑与微处理器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育部信号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西北赛区执行委员会、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共同主办,青海理工学院工学院与青海理工学院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协办的“2025年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青海理工学院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育教学”为核心,围绕电子技术与电子线路课程在新时代下的深刻变革与发展机遇,设立了七个关键议题,旨在推动西北地区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的114名专家学者、教师代表齐聚青海,共同探讨电子技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对口支援高校代表南京大学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俭老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训中心主任庄建军教授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一、会议主要内容与成果
青海理工学院副校长李和成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面对技术快速迭代与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区域协作具有重要意义。教务处处长陈慧媛表示,青海理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权威专家发表精彩演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乃安教授(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会理事长)作了题为“新形势下课程范式研究与探索”的报告;
◎东南大学孟桥教授(教育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分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分享了“智慧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
◎中国民航大学韩萍教授(教育部信号类虚拟教研室主任)探讨了“新形势下的信号类课程改革与项目式教学实践”;
◎青海理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负责人、电气工程专业负责人郭贵斌副教授以“西部新型高校电子类课程实验实践体系建设与探索”为题,介绍了我校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方面的成果与思考,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会议期间,各参会单位就以下议题达成重要共识:
构建西北地区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虚拟教研室常态化活动与跨校合作;
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扩大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在西北地区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加强对西部高校,特别是新型理工科院校的支援与协作,推动教育公平与区域均衡发展;
形成若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建议,将报送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参考。

二、会议的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不仅是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更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推动西北地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协同创新。会议汇聚多方智慧,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教学改革方案和资源共享机制,为西北地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范式。
2.强化青海理工学院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作为承办单位,青海理工学院展示了在电子类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成果,提升了学校在区域教学改革中的影响力。
3.深化对口支援与合作机制。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代表的参与,进一步拓展了东西部高校合作的内涵,为青海理工学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动力。
4.促进教学科研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企业代表的参与为课程内容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提供思路,助力高校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