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工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和遥感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和5个职能部门。目前学院已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培育)。学院重点打造新材料与新能源开发等学科群,突出“清洁能源+”等特色。

学院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8人(专职教师68人,管理人员10人),另柔性引进5人,支援选派5人,银龄1人,外聘10人,共21人。教授13人,副教授34人,博士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7.4%,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占比47.5%,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26人(其中杰出人才1人、柔性引进领军人才4人、拔尖人才21人),获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项。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27人,联合培养硕士生270人。

目前,已建成电工电子、基础力学、基础测绘、工程制图等4个基础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正在建设材料性能及结构表征实验室、材料显微分析实验室、新能源电力系统综合运行实验室、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遥感时空大数据实验室等7个专业实验室,面积约5200㎡,仪器设备990台套,设备总值约3600万元。与天合光能、中钛青锻等龙头企业共建“光伏材料与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校企研究基地,规划建设高原地域水能高效转换与生态利用大型研究平台。已经与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自然资源遥感中心、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等24家公司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建设协议。

学院共申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已获批经费460万元;获批“昆仑英才”人才引进科研项目9项,经费2093万元。逐渐形成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开发应用、盐湖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寒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提升技术、高海拔地区水电基础设施灾变机理与风险防控、新能源转化存储技术研究、清洁能源高效转化利用及优化技术研究、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遥感监测、青藏高原灾害遥感监测与风险评估等研究方向。

学院始终紧密围绕西部新型研究型理工大学的办学定位,立足青海省“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实现产业“四地”和“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聚焦盐湖产业、新材料、新能源、高原寒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遥感等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1月30日)

地理位置